内蒙古:做优绿色生态“蒙”字标品牌

来源:中国食品报新闻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3-19 16:18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于近日闭幕。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作《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精心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农牧业要锚定打造现代化大产业、建设产业强区目标发力。树牢大农业观,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动农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会议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做优绿色生态的“蒙”字标品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加大金融支持 助力奶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2023年还出台了内蒙古奶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奶业发展进入黄金期。2022年,内蒙古奶业全产业链产值占全国奶业总产值的35.3%;2023年,多项奶业指标持续领跑全国。乌兰察布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形成了奶源供应基础牢固、养殖水平提升明显、特色乳品远近闻名的良好局面。


  “得益于国家的利好政策,得益于乌兰察布的良好营商环境,2014年,田牧乳业选择了乌兰察布,建设了当地第一座万头规模奶牛牧场和冰淇淋工厂。”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田牧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表示,在这么好的环境下,田牧乳业加快发展步伐,目前公司已构建成“自有牧场自主研发+自有工厂+自控物流+自建渠道”的全产业链产品品控发展格局。


  刘瑞建议:一是加大对乳品企业的金融支持,建议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贷款贴息、借新还旧、奶价保险等方式扶持奶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奶酪生产工厂等大量消化原奶且附加值高的乳企的支持力度。当前内蒙古原奶供应充足、质量一流,完全具备生产优质原制奶酪的条件,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政策补贴、信贷支持、基金投资等方式尽快推动落地大型奶酪生产基地,使奶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均衡发展。


让更多人吃上兴安盟大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优绿色生态的“蒙”字标品牌。唱响“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让更多品牌叫得响、立得住、能赢人、可长久。


  作为自治区首批“蒙”字标贯标企业及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朴成奎表示,作为来自兴安盟大米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在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增强了我们加快水稻旱种水管新技术实验推广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加快兴安盟大米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的决心。水稻旱种水管,主要是采用稻田春翻、旱地直播、苗期水管、全程机械化作业,省去了催芽、育秧、泡田、插秧等环节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去年进行的600亩水稻旱种水管技术实验表明,采用此项技术,水稻种植整体节水效率可达30%以上,每亩节约成本达300元,每亩产量稳定在500公斤以上,能够很好地实现水稻节本增效、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综合效益,能够较好地破解水稻种植消耗水资源量大、全程机械化率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困扰,对兴安盟大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朴成奎表示,2024年,计划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新技术实验田3000亩,以尽快筛选出符合新技术的水稻品种,优化水稻节水增效技术模式,为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全程机械化、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


把锡林郭勒草原羊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着力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度,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力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工作安排,让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锡林郭勒盟工商联主席哈斯海日汗对推进牛羊肉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锡林郭勒盟被国家9部委评为‘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年出栏牲畜800多万头只,但其中仅有450万头只在盟内加工。”哈斯海日汗说,牛羊肉精深加工包括精细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是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也是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如何提高锡林郭勒盟肉类精深加工水平,将弱项变为强项?哈斯海日汗建议,应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屠宰行业产业集中度,遴选一批具备高端产品加工能力的强势企业,打造活畜屠宰及加工示范性产业园区,引导企业联合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大发展。


  哈斯海日汗还建议,积极引进羊皮等副产物加工企业,延长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个性化牛羊肉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将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全盟肉类品牌培育的重要内容,统筹制定全盟畜产品品牌发展计划,把具有代表性的牛羊肉地理标志商标和自主商标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